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获得863计划项目子课题
发布时间: 2009-05-22 访问次数:
690

 

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获得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
        日前,我院消化医学中心获得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新型组织修复用纳米生物材料研发》的子课题《临床评价和中试》。子课题的课题组长为范志宁教授,研究团队由我院消化医学中心季国忠教授等和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宇副教授等组成,主要将开展“新型银系抗菌亲水胆道支架”的研发工作。

       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在临床上已应用于治疗良恶性胆管狭窄、术后胆管瘘、硬化性胆管炎、胰腺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但置入的支架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堵塞,并发胆道感染,需反复内镜下手术更换支架,这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胆道支架,尤其是塑料支架较易招致细菌附着和胆泥淤积,从而导致支架的阻塞,使患者黄疸和胆管炎复发,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更换支架,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研究表明,塑料支架3个月的阻塞率为20~30%,6个月时达到70%。如何预防胆管内支架的再狭窄已成为目前治疗的难点。

         那么,支架狭窄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由于Oddi’s括约肌的机械屏障作用,每天肝脏分泌大量胆汁的冲刷作用,以及胆道粘膜的不断脱落,细菌难以在正常胆道内附着滋生,因此在正常人的胆道系统中是无菌的。但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往往需要将乳头括约肌切开或将支架一端放置在胆管外十二指肠内,使得括约肌的屏障作用丧失,细菌容易通过十二指肠-胆管反流进入胆管内,从而使胆道感染的发生率增高。多数学者认为,支架阻塞的始动因素是细菌的附着、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膜生成并不断集聚,最终形成胆泥造成支架堵塞。可见如何预防细菌在支架表面附着及生物膜的形成是解决支架堵塞问题的关键。

        银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无机抗菌剂,用纳米技术所制得的胶体银,具有常规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同时安全性高,效力持久。对银系抗菌支架进行亲水性修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并增强抗菌性能。

        本课题将着重进行新型银系抗菌亲水胆道支架的研制开发,支架的体外抗菌实验,以及支架在动物模型上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我院承担的部分主要是临床评价。

        该课题的实施有望开发出新型胆道支架,降低支架阻塞率,延长支架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造福患者。

                           
                                                                                                                           (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科教科)